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07: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触目惊心+母蝗虫+】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林黛玉说刘姥姥“母蝗虫”,薛宝钗秒懂其内涵,脂砚斋:触目惊心
播报文章

林小天解说
关注
2022-01-09 23:58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揭秘2024烈火一刀:如何在全新版本中打造属于你的神装传说?
揭秘2024烈火一刀:如何在全新版本中打造属于你的神装传说?
探索古典文学之美:红楼梦学刊,开启学术新篇章!
探索古典文学之美:红楼梦学刊,开启学术新篇章!
俗话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这样的一对存在。两个人无论是颜值还是才华很难较出高下,再加上两个人在书中也经常是同时出场,所以只要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地方,就很出彩。

在大观园诗社中,两个人轮流夺冠,同样是饱读诗书,两个人沟通起来也很默契。在行酒令的时候,林黛玉脱口而出的西厢记中的句子,也只有薛宝钗能听出来。虽然有“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对抗,但是也不妨碍两个人义结金兰。她们两个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也是合在一起,看来作者曹雪芹对这两位女主也是一时难以取舍。




薛宝钗在贾府中的表现是“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说话非常谨慎,很少看见她说玩笑话。贾宝玉曾经跟薛宝钗开玩笑,惹恼了薛宝钗。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却是有说有笑,互相嬉戏,就像一对亲密的姐妹,尤其是表现在第四十二回中。

书中原文写到刘姥姥时,林黛玉说“她是哪门子姥姥,直叫她‘母蝗虫’就是了”。说完大家都笑了,尤其是后来在让惜春画画的时候,黛玉又说“快画吧,我连题跋都想好了,起个名字就叫《携蝗大嚼图》。”大家都哄然大笑,前仰后合。薛宝钗对于林黛玉这番话的评价是

颦儿这张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亏她想得快”。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对于薛宝钗的这一番话,脂砚斋【蒙侧批:触目惊心,请仔细思量】为何这一段话会让他如此警觉呢,其内涵是什么?

我们从春秋笔法说起,春秋笔法是孔子整理《春秋》时用的一种手法,是“寓褒贬于文笔之中”也就是不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比如对于历史上出现的杀人事件,孔子有时候用“弑”,有时候用“诛”。虽然意思是相同的,但是“弑”为贬义,在表达认为做得不好的时候,就用这个字,如果认为是正义的,好的事件,就用“诛”。孔子不去评价事情的是与非,只用一个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回到林黛玉所说的话上来,表面上看,书中众多姑娘都认为林黛玉所说的母蝗虫是刘姥姥,而携蝗大嚼图则是对前一天刘姥姥在大观园“食量大如牛,吃一头老母猪,不抬头”的场景的再现。但是薛宝钗指出林黛玉用的是春秋笔法,那么这“蝗虫”又是指的谁呢?《携蝗大嚼图》并不是《蝗虫大嚼图》,所谓“携蝗大嚼”是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体行为,那么谁才是携众多“蝗虫”大嚼特嚼的领导呢,能是刘姥姥吗?

显然带领大家大吃特吃的是贾母,她充当的就是蝗虫王的角色。刘姥姥进入大观园之后,“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早饭在三姑娘探春的秋爽斋,给刘姥姥准备的是比“铁锨还要沉”的“金筷子”,吃的是“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有点奢侈。等贾母刘姥姥和姑娘们吃完,又放一桌王熙凤和李纨等人吃。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中午饭是在缀锦阁,且不说那小盆子似的大套杯,单说其中的一道菜“茄鲞”,就显出贾府吃饭是食不厌精。

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

这复杂的工艺,就是现在最拿手的厨师也没有还原过正宗的茄鲞,可见贾府当时的奢靡,一次螃蟹宴的花费够一户庄户人家一年的费用。虽然这次是款待刘姥姥,但是平日里贾府也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这个家庭的人员聚在一起就是吃吃喝喝。“大嚼”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贾府整个家族,就这样他们坐吃山空,走向“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早在第十三回中,秦可卿就曾经托梦给王熙凤“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不要贪图一时的繁华和欢乐,要“早为后虑”,可惜王熙凤没有明白。林黛玉在和贾宝玉算经济账的时候,就说过

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得多,进得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这里不仅仅是因为林黛玉冰雪聪明,也说明贾府入不敷出已经很严重了。




元春省亲的时候,感叹家里“奢华太过”,贾探春空有补天才之,对于即将分崩离析的贾府也是干着急,只好写出半阙柳絮词“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来表达心中的无奈。迎春也说过就算是有多少男子企图补救都不能奏效,何况这些女子呢。但是林黛玉作为寄居在贾府的小辈,她又能怎样呢?

贾母是最疼爱林黛玉的祖母,也是她在贾府的依靠。贾母平日里怜惜贫困,善良慈悲,但同时贾母又溺爱子孙,教子无方。贾琏偷腥,她轻描淡写说“年轻人都那样”就敷衍过去了。贾府经过泱泱百年之后,已然走向颓败,但是贾母依然讲排场,过奢华体面的生活。




每逢佳节或有人过生日的时候,她都要大排筵宴,到了七十五回中,过完贾母生日的时候,只有贾母一碗“红稻米饭”,前来的尤氏只能用下人吃的饭,用鸳鸯的话说是“可着头做帽子,一点富裕也没有了”。贾府的经济捉襟见肘,有最高话语权的贾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她能从自身做起,改变奢靡的作风,最起码能延缓贾府的衰落。

林黛玉身在其中,当然能感觉到。而春秋笔法的原则也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林黛玉只能“为尊者讳”拿刘姥姥来当垫背,目的就是揭示贾府在吃喝上的奢侈豪华一向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最终会坐吃山空。可惜林黛玉这一说辞,只有薛宝钗秒懂,难怪宝钗提醒大家“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然是淡的,但是回味却有滋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也许是作者感慨之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07: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搜书志Ⅱ书缝捡漏(28)薛宝钗遇上刘姥姥(中)“她为什么不笑”
2022-06-08 14:49:13 来源: 滨州网 山东  举报
21
分享至


刘姥姥在书中的重头戏、热闹戏,都在第三十九回至四十二回“二进荣国府”中,与宝钗少有的交集,也在这几回里。

就在这几回中,有几件反常的事:

一、她为什么不笑——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



这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一段关于“笑”的经典描述。我们看这群笑得东倒西歪、笑得如狂似癫、笑得出神入化的老太太、太太、小姐、少爷里,是不是缺了几个人的“笑”?

对!在场的重要人物里,有五个人没有笑(板儿不算)。

凤姐、鸳鸯是这场小品的策划和导演,也是刘姥姥这个小品节目的配角、群演,负责烘托气氛,所以她们不能笑。她们若笑,那成了演职人员笑场,主角刘姥姥的这个滑稽包袱就抖不那么响了。但她俩也是强“撑着”不笑。

第三个是迎春,没写她笑的样子。这是因为,她的外号是“二木头”,一时没反应过来也是有可能的,再加上“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她身上,估计擦拭不迭,所以顾不上笑了。

第四个没笑的,是李纨。刚刚在刘姥姥这句“老母猪”洋相之前的一句中还出现的李纨,这时却未见音形。这也不奇怪。因为李纨是一位年轻的寡妇,书中说她“如槁木死灰一般”,没什么可让她乐的事。让她跟其他那些欢乐的人儿一起纵情狂笑,确实不得体、没法写。

第五个,就是宝钗。

在曹雪芹的笔下,让谁笑、不让谁笑,分明都有着精心精准、精到精巧的设计考量。独不写宝钗的笑,让我们讶异。

宝钗是那么青春阳光、聪敏机智、爱说爱笑的一个女孩子,跟迎春的“木”和李纨的“悲”是不同的。在这么一个全书不多的“笑”的经典场面(也是世界文学之林中关于“笑”的描写中的“战斗机”),明明在场的她却不笑——笑的和不笑的、强“撑着”不笑的,曹雪芹都写到了,若说偏把宝钗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给“忘了”,我不信——作者实实欠我们一个理由!

若是把作者“疏忽”和宝钗“偶然离场”、“一时失聪”、“偶尔走神”等不大上讲的可能性都排除后,剩下的,只有一个可能:

宝钗没觉得这时的刘姥姥有什么可笑!

不觉得她可笑,就可能觉得她可怜、可悲,当然也可能是可恶、可恨(这个可能性也可以排除)……

所以我想说的是,宝钗看到刘姥姥出洋相,不笑的原因,是很可能她猛然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



刘姥姥的忽然出现、刘姥姥的灰头土脸、刘姥姥的无知肤浅、刘姥姥在阔人跟前的自轻自贱自我作践,在别人看来,无非一个笑话,但在宝钗那里,却是——

醍醐灌顶,石破天惊!

她一下子顿悟了。

她一下子泄气了。

她一下子悲摧了……

宝钗自幼饱读诗书。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宝钗赞叹黛玉那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偈语时,说道:“实在这方悟彻……”随后讲到佛家南宗六祖惠能的故事。她是有慧根、懂禅机的。

与荣国府里这些高贵的公子小姐的不解世事不通人情不同,宝钗经历过幼年丧父、家道中落、不得不随母兄寄居人家篱下的惨痛,也有着受命危难、“三驾马车”管家理财的阅历,还有着与夏金桂这种奇葩混账嫂子周旋博弈的家务实战经验,她对贾家的盛衰走势、对包括自家在内的四大家族的命运归宿,看得比一般人要深、要远、要透。



她在贾家知趣看事、随分从时、装愚守拙,“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不当头、不扛旗,当然也就不树敌、当然也就容易笑到后头。

她不喜奢华、备战备荒,房间陈设极简到竟如“雪洞一般”,“只穿家常衣服”、 伏在炕上同丫鬟一起描花样子……这是做好了“树倒猢狲散”、过穷日子紧日子的准备啊。

她是这样的一个宝丫头呀!她怎能跟那些整天养尊处优玩世不恭、胡吃闷睡躺平撒泼的人一样啊!她看到当下的刘姥姥,不觉想到将来的自己——她感同身受、她无语凝噎,她叹大厦将倾、她恨贾府这一堆烂铁不成钢!眼瞅着这样一个No good no hope的局面,她哪还能笑得出来?

二、刘姥姥说罢了笑话闹够了猴儿,该宝钗发言了。

还是这一回,鸳鸯行酒令,“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在场众人,老太太、薛姨妈、史湘云、迎春等都说了些或热闹或华丽、或应景或风雅的词句。

黛玉说走了嘴,冒出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这是当时在大人眼中“坏书”(类似我们上初中时看的琼瑶、古龙小说)里的话,说实在的,是有点儿迹近“风流”了,所以引得宝钗看她一眼。

刘姥姥呢,当然又是“两只手比着”,说出句“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照例惹大家哄笑。



轮到宝钗,说的头一句却是:“双双燕子语梁间。”

自然令人想到“旧时王谢堂前燕”。

看来曹雪芹就是想把咱们往那儿领。

第二句是“水荇牵风翠带长”,三句四句更是“三山半落青天外”“处处风波处处愁”。

与众人的热闹华丽、风雅“风流”格格不入。

却跟前面的“大家都笑、偏她不笑”正好是一笔贯通、异曲同工。

唉,在同她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乡巴佬刘姥姥跟前,这个乖巧、灵透、知性的女孩儿都想到了些什么啊,让她如此伤感如此惆怅、如此一反常态大发感慨!

是想到了自己早晚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落得与刘姥姥一般村妇下场的宿命吗?

三、刘姥姥在大观园里还有一些奇异的举动,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请看下回:薛宝钗遇上刘姥姥(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作者:钱杰
搜书志Ⅱ书缝捡漏(29)薛宝钗遇上刘姥姥(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2022-06-16 18:43:30 来源: 滨州网 山东  举报

分享至




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事略”,很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细思深思、且思之恐极。
比如她见到园内一些景物的奇异反应:
四十一回,见到大观园的地标,“省亲别墅”牌坊,她“嗳呀”一声,便趴下磕头,说:“这牌坊上的字我都认得。”众人笑她不识字。她便抬头指那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四字?”


“众人笑得拍手打掌,还要拿他取笑。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
回看第十四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那石牌坊上却原本是“天仙宝境”四大字,是低调谨慎的贾妃见到后,觉得张扬、不妥,临时忙命换做“省亲别墅”四字的。
“天仙宝境”与“玉皇宝殿”,字近意同。
区区一个刘姥姥,哪会知道之前这些“顶层花絮”?
但当时已寄居在荣国府“待选”的薛宝钗,却是关心和知道元妃行踪的,自会了解到这些“内幕”。
所以大字不识一个的刘姥姥,这时竟然偏“认得”这牌坊上的四个字了。
为什么在这里,如此及时、赶趟地用刘姥姥的一通臭屁稀屎堵住众人的笑口?是不是曹雪芹觉得在这里说得有些多了?怕泄露他的“天机”?哈,从来“天意高难问”。
比如说到林黛玉——她才更是跟刘姥姥“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个人——有些文字却益发让我们“不寒而栗、汗涔涔下”。
刘姥姥跟贾母见面后拉的头一个呱,竟是什么“村里有个老爷,只有一个女儿,叫茗玉,知书识字,活到十七岁,一病死了”。
说谁呢?
说得那样准。
正说着,贾家马棚里忽然失了一把小火,惊动了老太太,打断了话头。一场虚惊后,刘姥姥遂改口,现编现说了一个暗合贾母、王夫人心事的段子。
怎一说到要紧处,不是失火,就是拉稀。反正曹雪芹是打定主意“真事隐”、逗你玩了。
这不算。随贾母逛园子,来到潇湘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方笑道”……


刘姥姥在荣国府的表现,可并不是一个冒冒失失、手足无措的乡下浑人。她心明眼亮、察言观色、行礼如仪、进退有据、游刃有余,以至于北京大学的金克木教授不解说,这刘姥姥写得不太真实,她一个乡下人在阔人跟前,怎么这么老练呢,像个油子(王蒙语)。
所以,相形之下,她在潇湘馆这么个场合,“留神打量”一个跟她及他们王家毫无“瓜葛”、跟她气质违和到——那才是“千里之外”——的黛玉,就的确显得很有点突兀反常、冒昧失礼。
她“打量”什么?
倒更像是在追忆什么“似水年华”或是久违之人。
这还不算。
她说“那廊下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都笑将起来。
一个乡下人,不认得八哥,却认得“鹦哥儿”。
鹦哥儿是林黛玉潇湘馆的Logo。
“鹦哥”也是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她外祖母从自己身边拨给她的一个“二等丫头”(应是后来的紫鹃。但在黛玉垂危时,陪伴在身边的丫鬟,除了紫鹃、雪雁,又出现了这个“鹦哥”)。
这仍不算。又让人不解的,刘姥姥喝罢酒,按说这个木头酒杯的“梗”就翻篇了,她却又借这只木头酒杯,对着鸳鸯,当着众人,即兴大谈了一通他们家与“林”呀、“木”啊的缘分——
“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它睡,乏了靠着它坐,荒年间饿了还吃它,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让我认一认。”一面说,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
唯恐别人不知她与“林”、与“木”的关系是多么的不同寻常。
前“打量”后“端详”。什么人,才会这样上心地审视“林”?
除了贾宝玉,还有谁,还有谁会如此卖力如此夸张地关心关注“林”?甚而要当众将其“认一认”扒一扒,辨她个“好歹真假”——
就像好不容易逮到这么一个新闻发布的机会,要再度宣示:“这个‘林’有什么好、什么稀罕的?你们不知道她,我还不知道她!呸!什么‘木’石前盟,在我眼里,那压根儿就是一段伪姻孽缘!”


连外国人都知道,《红楼梦》说的核心的爱情故事,是贾、林、薛的“三角恋”(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贾代表的是消极避世的“释”、林代表的是超凡脱俗的“道”,薛代表的是克己复礼的“儒”。“三角”亦是“三教”。并立又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好几千年)。
自然也只有是那“三角恋”中的一角,宝玉的真命天子、黛玉的情敌克星——宝姐姐,才会这样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打量”着“林”、“端详”着“林”——在心里,则是一遍遍“揭露”和“解构”着“林”、“剥离”和“放逐”着“林”,咬牙切齿,没完没了!
那个当年不得不“眼睛里天天见、耳朵里天天听、口儿里天天讲”的情敌,是她一辈子的阴影、两辈子的心结!
黛玉死时的芳龄、生前的剪影、个色的脾性,她印象深刻、永不磨灭。
她和“林”的耳鬓厮磨、闺中嬉戏,她和“林”的机来锋去、明争暗斗,她和“林”的你死我活、成王败寇,更让她刻骨铭心、永难释怀。
就连黛玉的宠物——那廊下似它主人般尖嘴饶舌的“鹦哥儿”,又何其熟悉扎心乃尔!
如谋其面、如闻其声,恍若隔世、犹似穿越——这当年的一切一切,现都化作一团团的困惑、疑惧,一阵一阵涌上心头、袭进脑海、交织碰撞、摁下葫芦起来瓢……让而今的这个又老又丑又滑稽可笑的村妇越想越糊涂、脑仁儿钻心痛、把酒问青天:
这TMD都哪儿挨哪儿的事!
终于,大观园里,她灌足了粗俗的黄汤,耍够了粗俗的把戏、拉罢了粗俗的稀屎、乜斜着粗俗的醉眼、摇晃着粗俗的身躯,似有人推、似被手牵、似得神助,在曹雪芹刻意为她安排的离奇的一派静谧中,脚步踉跄、迤里歪斜但准确无误地爬上了宝玉的香床——
啊哈,欧耶!这有什么稀奇?
我当然能找到那张本就属于我的床!那是我凭借“掉包计”达到的人生目的,是我费尽心机占据的爱情领地,是让我一生无憾的偎依、甜蜜的回忆!
酣然一觉,旧梦重温。梦里不知是人是蝶、是主是客。就算被袭人硬生生推醒,此愿亦足矣此心亦慰哉!
黛玉的嫌恶排斥、黛玉的白眼鄙夷、黛玉的嘲弄伤害(说我“是哪一门子的姥姥”,笑我像“牛”、像“母蝗虫”),那是我应得的报应——
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当年我对你的伤害更甚。
但有一个人,尽管她是公认的一个坏人、恶人,我却对她永怀感激!
是她的审时度势、她的果断出招、她的机关聪明、她的损透了的“掉包计”,让我得以与心上人儿红烛相映、肌肤相亲。尽管这一枕美梦是如此的虚幻、尽管这“金玉良缘”是如此的短暂、尽管嗣后留下的只是无尽的伤感、尽管我今天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堪。
可还是要拜她所赐,我才成为这场旷古未闻的爱情马拉松的最后胜利者、受益者、扬眉吐气者及此生无憾者!
唉,“恩人”Over得又何其早也、何其惨也、何其无厘头也。她对我的“恩情”,我也只能拼上老命,报答在她苦命的女儿——巧姐身上了……


结语:
记一架纺车
第十五回,还记得吗,在为秦可卿这个“通灵”的、神出鬼没的、能预知贾府兴衰荣辱的漂亮女人送殡途中,宝玉与秦钟遇到了一架纺车。
那架纺车,是在一处送殡贵宾们更衣小憩的村庄、一家农户的炕上看到的。
“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当着宝玉和秦钟纺起线来。
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
按照宝玉的良好习惯,正要与那女孩儿搭讪,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
那丫头一阵风地没了踪影。
宝玉怅然无趣。
“大有意趣”的“二丫头”。
宝钗行二。
依照脂砚斋的提示,八十回后,宝玉因“无趣”而出家,宝钗守活寡(刘姥姥就是一个积年的老寡妇),靠当年做大家小姐时与丫鬟一起练就的女红针线艰难度日,甚至不得不接受袭人、蒋玉菡夫妇的接济,最后死于冰天雪地。
更耐人寻味的是:
“金陵十二钗正册”所画巧姐的归宿,也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综上所述……只能说,这是个奇迹。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作者:钱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07: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一个人,秘密就在绛珠仙子的身世细节里
播报文章

游瓷偿说谈科技
关注
2021-07-18 09:52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揭秘2024烈火一刀:如何在全新版本中打造属于你的神装传说?
揭秘2024烈火一刀:如何在全新版本中打造属于你的神装传说?
探索古典文学之美:红楼梦学刊,开启学术新篇章!
探索古典文学之美:红楼梦学刊,开启学术新篇章!
林黛玉和薛宝钗常被认作是“敌人”,或“对手”,是过于主观的观点。曹雪芹设计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异体同命,她们看似两个人,实则一个人,代表了人生的两个阶段。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与薛宝钗的婚姻。可以看作女子在待字闺中与嫁作人妻后的两个阶段。


初相识,女子如林黛玉,神仙风姿,目下无尘,狡黠慧洁。有“咏絮”之才,藏“比干”之心。此时之女儿,如三春之花,娇艳绽放。虽绚烂,却终究短暂。

成亲后,女子如薛宝钗,性情温厚,随时就分,宽人严己。有“停机”之德,具“高士”胸怀。此时之女儿,似三秋之景,成熟内敛。虽丰收,却失之可爱。

林黛玉的人生停在十八岁前,薛宝钗却出场就已是成年模样。

看林黛玉,会发现她在三十回前,尚有小女儿之情状。小性、敏感、反复、多疑等等。到第四十五回后,林黛玉十五六岁一改往日“幼稚”,再不见当初模样。只因长大了就懂事了。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反观薛宝钗,她一出场就老成持重,从不显露十三四岁小女孩应有的跳脱。她固然早慧,但说她像二十岁左右成年女子也令人信服。

心智设定上,就是薛宝钗接续林黛玉十八岁之后。

贾宝玉与林黛玉拥有的是爱情,他们若是成婚后,林黛玉慢慢也会成为“薛宝钗”。

或者在曹雪芹心中,为人妻之女儿,婚前当如林黛玉,婚后当如薛宝钗。

金庸对此领会最深。《射雕英雄传》的黄蓉那么可爱如林黛玉。而《神雕侠侣》的黄蓉就褪去青涩而沉稳,虽不可爱却可靠,一如薛宝钗。

林黛玉有少年锐气,她展现的是女儿之“才”!薛宝钗有有稳重,她展现的是女儿之“德”。


就以作诗为例,海棠诗社第一期,众人各作一首《咏白海棠诗》,结果就出现了很大的争议。

(第三十六回)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得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李纨评价不错,薛宝钗的海棠诗借花喻人,标榜女儿出世准则。她说:“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这都是女儿的德行。

林黛玉的海棠诗同样借花喻人,呈现的却是女儿风采。你看她说:“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全是天然的风流。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李纨出身国子监祭酒之家,又是孀居有德之人。她的责任是教育妹妹们为女子之道。自然说什么都要推薛宝钗的诗好,要压住林黛玉的“任性”。

其时众人尚在闺中,谁人不“任性”?只是日后嫁人为妻,当得以做人为主。李纨的教育导向正确,她是个合格的老师和大嫂子。

薛宝钗和林黛玉从来都不是矛盾。到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时,林黛玉已经认识到自己有错,她说“自误了”,是明白妙玉说她“大俗人”的意思。

薛宝钗来了贾家五年,林黛玉尚且不认识她这“梅花雪”的高洁,只蝇营狗苟于心中私情,可不是“俗气”!

说的搞笑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关系,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而二人的深层关系,脂砚斋总结的清楚,就是“钗黛合一”。


从金陵十二钗判词,到[终身误]曲子,都是林黛玉和薛宝钗放在一起,足以证明二人的互补和关联。有人说[枉凝眉],那和钗黛无关!

而从前世今生看。始于三生石畔的那一场持续三生三世的情缘,也是宝黛钗三人的因果。

认为,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薛宝钗的前世是灌溉仙草的甘露。

绛珠仙草得了甘露的滋养修炼成人形,是为绛珠仙子。

绛珠仙子要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要解决的因果有两个。一个是绛珠仙草的,一个是甘露的。

绛珠仙草可以“还泪”,那甘露与神瑛侍者的因果如何了结?而且绛珠仙草与甘露之间的因果,又如何了结?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下凡历劫有何用?


所以这一世中,薛宝钗吃的冷香丸药引,一定是绛珠仙草的草木精华。

绛珠仙草失去草木之精,才只能活十八岁不到,又“还泪”泪尽而亡。等于是舍去了甘露“久延岁月”的因果。

贾宝玉迎娶薛宝钗成就夫妻,也了结了甘露以及绛珠仙子为人之后的因果。

至此,三生石畔的故事终结。

综上,林黛玉和薛宝钗无论从人设,还是从神话故事的设定,她们都是一体。只是作者用两个形象呈现,代表了曹雪芹心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有情当如林黛玉,娶妻当娶薛宝钗!

文|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07: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起打秋风的刘姥姥,薛家才是真正的母蝗虫,不信你看宝钗吃了啥
2023-04-26 22:39:13 来源: 姜子说书 福建  举报
0
分享至
  题:刘姥姥在贾家不受欢迎,打的却是薛家的脸!且看她们有啥共同点?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众人嘲讽刘姥姥,林黛玉开口一句话,便直指本质,薛宝钗首当其冲被牵连,本应难堪,却浑然不知,还以十二分的热情凑起了热闹。

  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试问各位?刘姥姥到底是哪一门子的姥姥呢?她是王狗儿的儿子王板儿的姥姥,而王狗儿的父亲是王成,四大家族王家只有王夫人和她哥哥认识狗儿的祖父,其他人都不认识这家人,更别提刘姥姥了。




  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
  《红楼梦》故事里,薛家在贾家的身份,何尝不是如此呢?贾家有谁认识薛姨妈呢?只有王夫人认识她,更别提薛家的一双子女薛蟠和薛宝钗了,他们跟贾家有一毛钱关系吗?贾家是林家的娘家人,薛家的娘家人是王家,薛家长住贾府,这事做得就非常不地道,不大通,得亏薛宝钗心大,还很有意思接话聊下去。

  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
  《红楼梦》故事里,刘姥姥和薛家,一个是王家的姥姥,一个是王家的姊妹兄弟,却来贾府求助,可谓是半斤八两,彼此彼此。且看宝玉是怎么讲亲疏有别的呢?




  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是两小无猜,薛宝钗不懂先不僭后的道德,不管先来后到,横插一脚,直接把贾宝玉推走了,撇下林黛玉一个人,这是什么行为呢?

  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在那里,和别人说笑一会子。又来自己纳闷。”正说着,宝钗走来道:“史大妹妹等你呢。”说着,便推宝玉走了。
  亲疏有别,薛宝钗不住自己家,也不住舅舅王子腾家,却以亲戚的名义死住着贾府不走,比三进三出贾府的刘姥姥还不知道分寸呢!




  大家让坐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红楼梦》故事里,薛家家里有房有地,又有买卖地土,要走随时就走了。但是,人家借着亲戚的情分,不守本分,白住了这里,就是怎么都不肯走,而且薛姨妈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长住贾府,说什么“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敢情人家压根没打算住几天就回自己家。

  薛家嘴上说得好听,一应大小事情,不沾贾府一文半个,事实上,就连薛宝钗手底下一个小小的丫鬟,都拿贾府各房分地基、各种分例说事,随意掐花儿、折嫩树,还赌气将花柳皆掷于河中。




  莺儿道:“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独我使得。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吃的不用算,单管花草顽意儿。谁管什么,每日谁就把各房里姑娘丫头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的去,还有插瓶的。惟有我们说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
  可见,薛家也没少用贾府的东西,而且薛宝钗吃冷香丸吃的是花草树木,薛家丫鬟则掐花折柳,主仆两个的行为,恰恰应了“母蝗虫”三个字。回过头来再看林黛玉“草虫”之寓,到底是在说刘姥姥,还是在说薛宝钗呢?




  黛玉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不能。”李纨道:“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又用的着草虫?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
  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蝗虫食物范围广,可取食林木及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世人只看到刘姥姥人前大嚼,却忘了薛宝钗发病时是如何大嚼世间花草树木及四季之水,又怎知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诸艳即百花。

  宝钗笑道:“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红楼梦》故事里,薛家的薛蟠、薛蝌皆是虫属,薛家本质上是草化的萤,花变成虫,就似青脸的瘟神爷取代了茗玉小姐,所谓鸠占鹊巢、舆图换稿,真是东府东邻之“演”。比起打秋风的刘姥姥,薛家才是真正的母蝗虫,不信你看薛宝钗吃了什么?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学又一大发现,薛宝钗是红楼画家,贾母为何让贾惜春写生大观园
2022-01-19 15:28:18 来源: 黑白文章泽渊诗  举报
10
分享至
薛宝钗是群芳中的万事通,古文化、医学、诗词、绘画等无不知晓,就连《西厢记》这样的书从小就阅读,言谈举止间不无表现着种种斯文的雅兴,清淡中透露着古代女子被文化渲染的气质。



曹雪芹擅长绘画,所以对绘画技巧和相关专业知识非常熟悉,刘姥姥大观园一游,提到了画画,激起贾母兴致,并要求贾惜春把大观园画出来,便有了薛宝钗后来大谈阔论说绘画,北宋画家张择端有一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风俗和当时社会生活现状,其中有很多的人物、建筑、牲畜、运输工具、山川桥梁、房屋城楼,具有很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如果红楼梦的这幅《携蝗大嚼图》完成,也算是红楼一大胜景,是红楼梦中的清明上河图。

其实曹雪芹写绘画大观园,就是想把贾府奢华的生活和当时的环境做一个记录,借薛宝钗的口释放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衷。刘姥姥说拿回老家去让百姓看看,死也就值了,贾母也想着把这激动人心的瞬间用画记录下来,给子孙后代们留一个传承之物。



可惜大观园好景不长,贾惜春的画还没有完成,贾府就被抄家,刘姥姥三进贾府,再也没有见上这幅画,或许贾惜春当着佛的面烧了,也有可能寄存在尼姑庵,至今没有发现。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明确告诉薛宝钗会作画,以下几点足以说明薛宝钗是响当当的红楼画家。

1、海棠诗社打算给贾惜春一年的假期,薛宝钗说贾惜春虽然会画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跟画一样的大观园,如果照搬,少了几分灵魂,要稀疏有道,远近不同,该删减的删减,点缀的点缀,从构思到绘画,半年就够了,如果不仔细去琢磨,弄不好最后就成了“话”,不成画。

从这里可以看出,薛宝钗的画艺和理论相当不错,并且能够看出贾惜春的不足,指出了画的遵旨就是灵魂的释放,这是艺术的精髓,画画不是简单的照搬。到最后,胸有成竹地说这样的一幅画最多就需要半年的时间,可见薛宝钗对绘画相当研究。



2、薛宝钗对纸的见解和熟悉也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贾宝玉说画这样的画需要雪浪纸,薛宝钗立马说,这你们就不懂,简单的写意是可以的,正规的山水画用这样的纸反而不好,画什么样的画就需要什么样的纸,这是一大学问,薛宝钗不会画画能懂这么专业的事。

3、薛宝钗想到了画画的模板,用当初修建大观园的草图,这样的画比例协调,也减少时间,立稿就容易了,然后准备一张大案,准备好画具,在初稿中细化人物,添加颜色,可见薛宝钗对绘画的布局和准备工作相当了解。

4、薛宝钗家里有很多的绘画笔,贾惜春说,自己就两支笔去画这样的大作,颜料也不过是四样,宝钗说这些东西自己都有,说明薛宝钗经常在家作画,并将画大观园用什么样的笔,用什么颜料,用什么工具,还有如何调制颜色,一一列举了出来,这些专业知识,贾惜春闻所未闻,如果薛宝钗不绘画,又如何知道这些呢?



从上述论据来看,薛宝钗才是红楼的大画家。

薛宝钗有如此的画艺,贾母为何不知道?非要让贾惜春去画大观园,让薛宝钗画一个岂不是更好?

刘姥姥两宴大观园,贾母指着贾惜春说,我这孙女就会画画,刘姥姥说有这等本事,人也漂亮,是神仙托生的吧?

这里的神仙就是——升仙,寓意贾惜春最后学习贾敬,苦行修炼,一鸣升天,红楼未完,画未完。

此时薛宝钗不在场,贾母立马想到了贾惜春平日里喜欢作画,当然也不知道薛宝钗的画艺如何,面对刘姥姥说画一张画带回去的语气,贾母顺口说明日就画一张,故而说出了让贾惜春画。

可作者不是这样认为的,作者想借用贾惜春画画,引出薛宝钗的绘画专业知识,从而将曹雪芹自己的绘画爱好释放出来。



这既是文学创作者的个人情怀,也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所在。

同时也说出了一个道理。

懂画的人未必会作画,作画的人不一定懂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3: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姥姥参观大观园,却与薛宝钗全程没有互动,她们俩有什么矛盾?
播报文章

星推网络顺其
关注
2020-05-12 09:34
探索古典文学之美:红楼梦学刊,开启学术新篇章!
探索古典文学之美:红楼梦学刊,开启学术新篇章!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攻城策略无敌版所向披靡,原唐门攻城新区开服,送首冲
骑马与砍杀你都有哪些厉害的操作?
骑马与砍杀你都有哪些厉害的操作?
红楼梦的整体故事充满着悲情色彩,整个故事是越往后发展越压抑,因为重要人物的结局都不太好。可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惨淡收场,至少还有几个人结局不错,或许他们并不是那么的耀眼,身份地位也不如主角,可他们却是能够善始善终。
刘姥姥是红楼梦里面小人物的代表,她生活贫苦却不失那个年代庄稼人的朴素,这位年已七旬的老妇人,充满着大智慧,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来贾府打秋风,赚足了银两,回家置办了田地,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状况。而刘姥姥第二次来荣国府时,曹公对她游览大观园的情景做了详细描写,将刘姥姥这一农村老太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刘姥姥还深谙待人之道,知道对什么人,该说什么样的话。在贾母领着她在黛玉等人的住所参观时,刘姥姥在林黛玉的房间里夸夸其谈,先是看到林黛玉的房里的“文房四宝”,便问道这是哪个哥儿的房间,但贾母却告诉她说,这是林黛玉的房间。
古代女子闺房里摆上笔墨纸砚,那一般能说明她是个才女,刘姥姥便顺着贾母的话往下说,赞美林黛玉的房间比上等书房还好,而她夸林黛玉,其实也是在无形之中抬高贾母,刘姥姥知道贾母喜欢黛玉。刘姥姥在林黛玉的房间,全程都对林黛玉“阿谀奉承”,一直在称赞林黛玉,说她如何好。

广告
38岁女领导的生活日记曝光,解密职场有多内涵,令人头皮发麻
×

不过在薛宝钗的房间里,刘姥姥的态度却是来了个反转,对薛宝钗不像待林黛玉那般,不仅没有任何夸赞宝钗的言语,也没有对她有什么不好的言辞。那么刘姥姥为何会这么做呢?
从刘姥姥游大观园开始,薛宝钗就与她没有什么交谈,一句话也没有搭上,刘姥姥顾着与众人欢乐,而薛宝钗也没有上前参与互动,难道她们两人有什么矛盾不成?所以才互不搭理的。
其实,我们仔细发现,刘姥姥夸赞谁,基本都是在迎合贾母的心理,贾母喜欢谁,刘姥姥便赞誉谁!贾母来到薛宝钗的房间里,见她一个姑娘家的房间里空荡荡的,心中顿时不满,觉得这种布局很不吉利,设想宝钗一个芳华女子,住在这样的房间,那颇有一种守活寡的感觉。


贾母本就是支持“木石前盟”的,虽说儿媳王夫人中意宝钗,她也需要考虑,但薛宝钗如此表现,实在是令得贾母失望。这样的女子,怎么能做贾府的儿媳呢?
贾母对薛宝钗不满,刘姥姥也就不会去夸宝钗了,可她也没有说什么贬损宝钗的话来。一来,她只是来贾府打秋风的,她主要是想给众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能够图点什么,像这种得罪人的话,刘姥姥自然不会说。二来,刘姥姥与薛宝钗本质上来讲是一类人,都是靠着贾府,所谓“同病相怜”,也是这个道理。
刘姥姥的这种做法正是彰显了她的智慧,事实也证明,她这么做,也为她带来了好处,临走的时候,王夫人增银一百两,贾母送她若干衣物和食物,王熙凤送她十两银子和一些物品,就连平儿也送了刘姥姥衣物。从众人的做法便可看出,刘姥姥这次打秋风,获得了圆满成功。

广告
小姨以身设局陷害,致使外甥女婿净身出户
×

可在刘姥姥走后,薛宝钗便将对刘姥姥的不满倾诉了出来,林黛玉笑刘姥姥是个“母蝗虫”,而薛宝钗还将这个词汇给加以评注了一番,言语之中对刘姥姥的嘲笑藏不住。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宝钗这话是连带着将王熙凤和刘姥姥给一并损了一番,按说王熙凤的辈分应该比宝钗长,要称呼王熙凤也该是叫“风姐姐”,可她却偏偏这样看低王熙凤,只因王熙凤与刘姥姥是亲戚家。而刘姥姥在她房里的表现也令得宝钗不满,为何夸黛玉那么起劲,却对她那般。
曹公一支笔,借着刘姥姥这个人物,却是将众人的心理都描画出来的,这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也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做人做事极精明的老妇人,以刘姥姥的能力,即便是放在现在,她应该也是那种过得不差的人!
「作者:梦里闲谈。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每天为您带来精彩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0 12: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二=====蘅芜为谁香?【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47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薛宝钗死在严冬被埋雪下?“金簪雪里埋”要如何正确解读?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细说金陵十二钗判词和曲子012:可叹停机德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图画同为一幅。一人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一人是“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图画是黛玉在前,宝钗在后,判词却又不同。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四句判词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题咏。第一段是宝钗在前,黛玉在后。第二段是黛玉在前,宝钗收尾。表明钗黛二人交织又纠缠的人生。

接续前文薛宝钗判词图画的解读,本文要讲“停机德”的薛宝钗,为何活成“金簪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指薛宝钗德行出众。是她的“标签”或说立身之本。

“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羊子……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己,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养姑,又远馈羊子。”




乐羊子妻因“停机德”而留名青史,重点便是她敢于劝谏丈夫为善,而不屈从。古人推崇“妻贤夫祸少”,贤妻的责任在“主内而兴家”。

薛宝钗具备乐羊子妻一样德行,婚后肯定会规劝丈夫贾宝玉。可惜贾宝玉并不是乐羊子。

“可叹停机德”的重点不在劝而在“妻”,证明薛宝钗最终如愿嫁给贾宝玉,实现金玉良姻。

“金簪雪里埋”,便是判词图画呈现的“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关于“一堆雪下埋着金簪”,前文解读判词图画已经讲清:

薛宝钗被家族裹挟,不得不攀附贾家谋求金玉良姻。不想新婚不久贾府却遭抄家。夫妇落难只得投奔娘家,却遭薛姨妈和薛蟠母子无情对待,致使贾宝玉抛妻离家出家而去。




这段后文故事,可以参考甄士隐家破人亡后的经历,不多赘述了。

薛宝钗的一生被薛家裹挟。她于薛家末世“天崩地裂”之际挺身而出,被寄予厚望成“补天的女娲”。可惜功败垂成,倾尽所有后又被娘家无情对待。与王熙凤的“哭向金陵事更哀”相同。是那个时代女儿为娘家所负的悲哀。

贾宝玉离去后,薛宝钗孤身一人滞留薛家苦等丈夫归来,就是“金簪雪里埋”的真相。并非指薛宝钗死后被大雪掩盖。“雪”指薛家,埋葬了宝钗的一生,害得她形单影只。

贾宝玉离家就是甄士隐般受到妻子娘家“迫害”,将死时被点化醒悟抛妻弃家,出家而去。

虽然第二十八回,贾宝玉作“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似乎说贾宝玉离家出走,是不堪薛宝钗劝他“读书科举”。

薛宝钗既有“停机德”便肯定要劝丈夫向善,当时的情况也不得不劝。




你想,贾宝玉和薛宝钗夫妇落难,起码还有麝月莺儿几个丫头,一家几口人投奔薛家不受待见,只靠几个女人女红维持生计。

贾宝玉沉浸在家破人亡的殇情中出不来,一家人生存艰难,妻子肯定要劝丈夫振作,毕竟他才是家中脊梁。

贾宝玉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唯有读书一项。薛宝钗劝他振作读书也不错。

只是宝钗的问题在于她劝贾宝玉振作不错,错在不该拿“乐羊子妻”那套劝学言辞。

贾宝玉能接受读书,不能接受科举。推测当时正是香菱因贾宝玉而死,宝钗又像金钏儿死后劝王夫人那样劝贾宝玉,必然导致他心灰若死离家而去。但这不是薛宝钗的错。




“可叹停机德”的“可叹”,与袭人的“枉自、空云”一个意思,都是从贾宝玉的角度表现他有缘无分的惋惜之情。

题外话讲一句,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薛宝钗在贾宝玉离去后,将不肯外嫁的麝月代夫晋升为妾。薛家彻底败落后,她等到史湘云的帮助,最终姐妹二人相伴到老。原文对此有不少线索,这里不多赘述。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 2023-12-03 10:41・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21: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富贵翰林陈仁锡与崇祯的皇后间不可说的秘密----明末党争拨乱返正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看到这个题目,对明史有了解的读者一定会说:明末党争只听说过妖书、梃击、红丸、移宫这四大案,哪里来的五大案呢?这是因为东林党成功掩盖了第五大案,故不被世人所知,其实这第五大案造成的影响要远甚于前四大案,《明史》讲:“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我却要说:明朝实亡于第五大案。
《改变国家命运的明末党争四大案》系列
妖书案
梃击案
红丸案
移宫案
《导致明亡的明末党争“五”大案之拨乱返正》系列:
揭开天启皇帝苛待虐死皇后张嫣家人的惊人秘密
骗尽世人的明朝最美皇后选美真相
天启落水
揭秘王恭厂大爆炸的惊天黑幕
王恭厂大爆炸的因果解密
万历皇帝被老女骗婚的可怕遭遇
改变大明命运的崇祯选婚秘密
崇祯 “一后二妃”选婚大玄机
崇祯的皇后被偷梁换柱的历史真相
被偷梁换柱的崇祯皇后本应是谁?
崇祯的周皇后的蹊跷来历
均 已另贴,请在本吧查找。


送TA礼物
IP属地:加拿大1楼2019-08-16 06:20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一个是富贵显赫的东林大佬,一个是破落穷困的地痞无赖,陈仁锡和周奎本是毫无交集的两个世界的人,可这东林党的富贵翰林却偏偏去给穷困的地痞无赖作舍人,真是天下奇观,陈仁锡这样作到底是图什么呢?
图财?大地主陈仁锡拔根汗毛都比周奎腰粗!
图才?满清官修《明史》都说了,就是整个翰林院都找不出比陈仁锡更有才的,周奎有什么?


IP属地:加拿大2楼2019-08-16 06:21回复

易推网络 · 效卓

谁能扛住这本小说,超刺激的,看完就偷偷收藏起来.......
谁能扛住这本小说,超刺激的,看完就偷偷收藏起来.......
立即查看

2024-05-11 21:32:40 广告

xbfl999
拓定边方7
难道是图色?
还真是!
陈仁锡图的就是色,不过不是周奎的色,而是周奎女儿的色!
为了周奎女儿的色,东林党名儒陈仁锡先生不惜以身犯险,冒着清名被毁的危险,深入被同乡视若***一般的恶棍周奎的寒舍里几年如一日地调教其女,真是感人至深啊!可这样稀罕的好人好事如果不是因为周后一时得意说漏了嘴,导致了前途光明的陈仁锡被崇祯解职、仕途尽毁的严重大后果,估计就无法为世人所知了。


IP属地:加拿大4楼2019-08-16 06:24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陈仁锡一见周奎女儿,马上说“你女儿是天下的大贵人”,当即就开始含辛茹苦地教周氏《资治通鉴》和经史之书。陈仁锡说周氏不但是有利天下即国家的贵人,而且需要学习《资治通鉴》这类治理国家的教科书,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其实就是说周奎的女儿乃是未来帮助皇帝治理国家兴旺昌盛的皇后!
看到这,估计大家会说:这陈仁锡真是不简单,算得真准,周奎女儿后来可不就是作了皇后,并且帮助崇祯铲除阉党了么?可是,然后呢?
明朝灭亡,被逼自缢!
请看司天监专家们的预测:“皇长子生(睿名慈烺),周皇后出,星家所谓虎生中堂不祥”,“轩辕绝续不常,大小失次,至九、十月间乃复。轩辕者,后妃之舍,主内政,以弼太微。为周后同殉之象。”
什么“天下贵人”,周奎的女儿其实是个祸国殃民的大灾星!


IP属地:加拿大5楼2019-08-16 06:28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无论怎样神话恶棍周奎的女儿,怎么颠倒因果地捏造陈仁锡与周奎女儿见面的正当理由,东林党就是无法解释既富且贵的翰林院大老爷陈仁锡为何放着自己豪华舒适的园林豪宅不享受,却去给人人鄙夷憎恶的穷困潦倒的恶棍破落户周奎作舍人!
那么被东林党百般遮掩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IP属地:加拿大6楼2019-08-16 06:38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原来,真相是这样的:
周奎女儿出来拜见富贵大佬陈仁锡,陈仁锡一看小女孩长得漂亮,马上心花怒放,这正是我们东林党需要的人!立马不辞劳苦地开始了对周奎女儿的调教。
面对四邻及同乡的诧异怀疑和议论纷纷,聪明的陈仁锡于是抛出了“君女天下贵人”的所谓预言以蒙骗同乡平息舆论,不然怎么向世人解释他这个富贵翰林为何跑到贫贱周奎家不辞辛苦地调教其女的古怪作为呢?


IP属地:加拿大7楼2019-08-16 06:41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陈仁锡看重、东林党需要的呢?
就是可以参选淑女送入后宫的美女!
大家一定会奇怪,自古苏杭出美女,东林党身在美女之乡,不愁找不下色艺俱佳的美女,为何要自己费力调教,惹得四邻议论呢?


IP属地:加拿大8楼2019-08-16 06:42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明朝严格规定只允许商人进青楼,“(明)太祖立富乐院于干道桥……禁文武官及舍人不许入院,止容商贾出入院内”。可事实上,最是沉湎于青楼歌台、最是迷恋声色犬马的乃是自诩道德楷模的东林党士大夫们,明朝色情业的兴旺就是始于万历年间的东林党的形成和崛起!
想不到吧?在“国本之争”中和万历皇帝抗争得最激烈的便是后来的东林党人,通过“国本之争”,东林党成功地压制了万历皇帝,攫取了丰厚的政治资本,而备受挫败的万历皇帝则开始了长达28年的严重怠政作为消极抗争,失去约束的官员们从此敢于流连乐坊纵情声色,使得原被严格管制的色情业立马兴盛起来,见严思庵的《艳囮二则》记载:“明万历之末,上倦於勤,不坐朝,不阅章奏,辇下诸公亦泄泄沓沓。然间有陶情花柳者,一时教坊妇女,竞尚容色,投时好以博赀财。”


IP属地:加拿大9楼2019-08-16 06:42回复

天锐互动网络 · 泗瑞

超刺激的乡村小说,三分钟就会起劲!偷偷收藏熬夜看.....
超刺激的乡村小说,三分钟就会起劲!偷偷收藏熬夜看.....
立即查看

2024-05-11 21:32:40 广告

xbfl999
拓定边方7
而江南的东林党士大夫们更是狎妓成风,不但不以为耻,而且还互为引荐,《桃花扇》歌颂赞美的侯方域在《答田中丞书》提到复社领袖张溥为他介绍名妓一事:“仆之来金陵也,太食张西铭偶语仆曰:“金陵有女伎李姓,能歌《玉茗堂》词,尤落落有风调。”仆因与相识,间作小诗赠。”
而“秦淮八艳”与东林党文人的风流韵事更是广为人知,比如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就是“八艳”中柳如是的夫婿,其余分别是马湘兰与东林党王稚登(文徵明的学生)、寇白门与东林党朱国弼、卞玉京与东林党吴梅村、陈圆圆和董小宛与东林党冒辟疆、顾眉生与东林党龚鼎孳、李香与东林党侯方域,“八艳”之外著名的还有李媚姐与东林党余怀、葛嫩与东林党孙临、马娇与东林党杨龙友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不胜枚举。这就是明末的秦淮河畔传唱的“慧福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的由来。
可以说:明朝的色情业的兴旺完全是东林党的功劳,而乐户妓女与东林党的关系也最为亲密。


IP属地:加拿大10楼2019-08-16 06:49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因为东林党与秦淮美女的关系最是熟络,所以为了夺田秀英的宠,熟门熟路的周后才会不断派人去南京和苏州采买乐伎献给崇祯,如崇祯十三年底从南京重金采买数名歌舞女子,更在崇祯十五年春田秀英病重之时特派自己的父亲周奎回老家苏州巨资购买名妓陈圆圆送给崇祯。
那么陈仁锡身为东林党大佬,人在苏州风流地又不差钱,买一个现成的乐妓不就行了?是什么原因让自命清高的富贵显达的东林党大佬舍易就难、屈尊降贵地去花精力亲自调教一个人品极坏的乡人避之不及的穷困潦倒的恶棍地痞的女儿呢?


IP属地:加拿大11楼2019-08-16 06:49回复

xbfl999
拓定边方7
请大家回顾我前面解密的刘昭妃和张嫣的出身,刘昭妃本是开旅店的刘钿家的庶女,“士农工商,商居四民之末”,想攀高枝可是出身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地拖到21岁都嫁不出去,最后却以超出规定年龄上限5岁的悬殊之差参选皇后并被成功选为万历的妃子;张嫣则更可怕,本是强盗死刑犯的女儿,竟被东林党张国纪假冒女儿送去参选天启的皇后!
为何东林党宁可找不合格的商人家的老庶女和强盗死刑犯的女儿,也不愿直接买个才貌双全的一劳永逸呢?
下次再说。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19-08-16 06:50回复

昌邑王刘贺-
发愤河朔11
熹宗选妃时就是处于无长辈坐镇的状态,进选妃权直接把士人把控,天启只能在士人推出来的众人中选。不出意料,皇后的确也是亲东林。而后宫也经常出现皇子莫名其妙死亡的事情,也是无奈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8-16 10:25收起回复

xbfl999: 不仅仅是士人,次次都是东林党,请你看我前面的文章,你就清楚张嫣的真实来历了
2019-8-23 07:35回复
我也说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21: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首页
登录
周皇后:嫁崇祯18年,陛下不听一句劝!亡国皇后,仍是女子典范
博史通今
2021-03-18 20:12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八月十二日,明熹宗朱由校病重,这位“木匠皇帝”自感时日无多,因为无子,他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在御榻前,明熹宗拉着弟弟的手说了一句:
“吾弟,当为尧舜!”
两日后,明熹宗驾崩,其弟朱由检登基,是为崇祯帝。这是明朝的第16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不包括南明)。

有意思的是,当初朱由检被病重的哥哥召入皇宫的时候,心中满是恐惧,他不是担心哥哥,而是担心大宦官魏忠贤会对自己不利。为了避免魏忠贤在宫中给朱由检的饭菜里下毒,朱由检的妻子、信王妃周氏亲自烙了两个麦饼,让丈夫揣到怀里,到宫中果腹。
作为一个皇储,不敢吃宫中的饭菜,而偷偷吃烙饼,纵观史册,非常罕见。而朱由检的这位妻子周氏,后来被称为孝节烈周皇后,她虽然是亡国皇后,但仍不失为古代女子的典范。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孝节烈周皇后的一生,从亡国皇后身上,解读不一样的历史。
一、周家有女,生而为贵
明朝天启六年,信王朱由检16岁,明熹宗打算为弟弟选妃。由于朱由检的生母早逝,长嫂为母,明熹宗便让懿安皇后(明熹宗之妻)帮弟弟挑选。
自明仁宗之后,明朝给皇子选妃,一般都挑选家境普通,且没有背景的小吏之女。朱由检也没有例外,当时,候选的女子有三个,懿安皇后看到一位女子身材瘦小,认为她弱不禁风,便想把她淘汰掉。不料,刘太妃(万历帝的昭妃、朱由检的祖母辈)却说,这个女子身量虽小,只是尚未长大(15岁),她面有贵气,是最佳人选。懿安皇后听信太妃之言,便定她为弟媳,把她嫁给了朱由检。这位瘦小的女子,就是后来的周皇后。

周皇后的父亲周奎,最初只是微末小吏,她的母亲是父亲的续弦。有一日,明朝大儒陈仁锡到周奎家做客,偶然见到年幼的周皇后,便对周奎说:
“君女天下贵人!”
于是,陈仁锡抽空教周皇后经史之书,并给她讲解《资治通鉴》。周皇后长大后,知书达理,落落大方。因母亲多病,周皇后自幼便操持家务,代母主持中馈。
事实证明,刘太妃的眼光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周皇后出身一般,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后来她贵为皇后,仍然保持平民本色。
周皇后在后宫之中,常常不穿锦缎,她吃素食,穿布衣,经常纺线织布,就连崇祯帝的贴身衣物,她都要亲手缝制。不仅如此,周皇后还抽空亲自下厨烧饭,俨然把自己当做农妇。所以,文学家张岱认为:
自古贤后居多,但能够缝衣做饭,纺纱织布,而且经常如此的皇后,的确罕见。
周皇后十分节俭,崇祯年间,外忧内患不断,国库入不敷出,周皇后刚入主中宫,把自己的陪嫁全部捐做军费,还下令裁撤后宫用度。

崇祯登基之前,宫中每逢喜庆之日,便会请戏班唱戏,周皇后当了17年皇后,紫禁城一共只唱过两次戏。第一次发生在崇祯五年,周皇后过生辰,崇祯帝瞒着周皇后请来戏班演了一场《西厢记》,想给周皇后一个惊喜。另一次发生在崇祯十四年,宫中演了一出《玉簪记》。史载,这两次,后宫之内万人空巷。其实,《西厢记》和《玉簪记》都是常见的戏文,因为后宫之人平时没机会看,所以稀罕。史载:
后性慎,每裁抑外家恩泽。宫中礼数,加严于旧。定位数年矣,赐黄乃敢服
周皇后治理后宫非常严格,赏罚分明,后宫嫔妃无人不服。她为人谨慎,崇祯每次要封赏她娘家人,都被她阻止。
崇祯十七年,明朝即将灭亡时,崇祯对大臣们说:
“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为亡国之臣!”
崇祯帝虽然不是昏君,但他总喜欢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在笔者看来,周皇后最起码不是“亡国之臣”。

二、帝王夫妻,琴瑟和鸣
《石匮书》曾评价崇祯:
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唯崇祯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
崇祯帝是一位特殊的皇帝,他继位时,接手的是明熹宗留下的烂摊子,东林党和阉党已经斗了许多年,再加上明朝赶上了罕见的“小冰河时期”,灾害瘟疫频发,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宵衣旰食,可也未能力挽狂澜。
和其他亡国之君不同的是,崇祯帝没有沉迷于酒色,也没有骄奢淫逸,笔者在以往的文章中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明朝灭亡,虽然崇祯帝有责任,但若换做其他人来做皇帝,也很难避免亡国的命运。
据《烈皇帝遗事》介绍;
崇祯帝深感国事日非,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几无宴乐之事……
崇祯帝是一位勤政的帝王,然而,他面临的问题太多,常常使他陷入困境。这时,周皇后的存在,是崇祯最大的慰藉。

周皇后知书达理,早在潜邸为王妃时,就深得崇祯之心,后来崇祯登基,周皇后母仪天下,她仍然把为丈夫解忧作为第一要务。史载,崇祯和皇后感情甚笃,崇祯每有难色,周皇后总想办法劝解。
崇祯在位17年,一共发过7次罪己诏,崇祯十七年正月,因凤阳皇陵被农民军挖掘,崇祯帝下诏罪己,他数月不食荤腥,表示和天下将士共苦,可身体到底支撑不住,周皇后苦劝无果,非常心疼。为了劝崇祯养好身体,周皇后谎称自己梦见了孝纯太后(崇祯帝生母),《明史》云:
曰:“夜梦孝纯太后归,语帝瘁而泣,且曰:‘为我语帝,食毋过苦。’”
崇祯帝听完,对着母亲的画像泪流不止,然后决定好好吃饭。周皇后亲自服侍,“泪盈盈沾案”,眼泪都滴到了桌案上。

某一年夏天,周皇后起床后正在梳头,崇祯帝偷偷走到妻子身后,撩她的头发,皇后不知是谁,大惊失色,袖子一甩,正好打在崇祯帝的脸上。这一幕,正好被宫女看见,皇后大窘,崇祯帝却坦然一笑,可见,对这位皇后,崇祯内心还是十分疼爱的。
还有一次,周皇后教坤宁宫的一位小太监识字,过了两个时辰,太监竟然全部忘记了,周皇后很生气,罚太监跪在台阶上。正好被崇祯帝看见,他便开玩笑说:“我替他(太监)向先生求个情,先生给不给面子?”
周皇后听完后,脸红地对崇祯嗔道:“坏了我的规矩!”崇祯见状,哈哈大笑。
笔者认为,如果崇祯不是帝王,如果周皇后不是皇后,如果他们生在平常人家,这样的夫妻,或许让人羡慕。
夫妻之间,当然也有闹矛盾的时候,有一次,崇祯和周皇后起了争执,崇祯大骂周皇后,甩袖而去,周皇后掩面而泣,哭着喊“信王”,崇祯一听,心中五味杂陈,连忙回来拉起皇后,一阵安慰。
周皇后刚嫁给崇祯时,崇祯便是“信王”,崇祯听见皇后喊他潜邸时的称呼,夫妻恩情顿时战胜了怒火,二人和好如初。
其实,周皇后之所以能深得崇祯器重,就是因为他始终把崇祯当成丈夫,而不是皇帝,这是古代皇后很难做到的。
在封建思想中,总要求女子要宽容,不能做一个“妒妇”,周皇后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崇祯的田妃因故惹怒了崇祯,崇祯把田妃幽闭在启祥宫思过,三个月不得出。周皇后见崇祯不肯和田妃和解,便邀请崇祯赏花,故意接田妃出来相见。
周皇后此人,俨然像一个大家长,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

明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明朝的皇帝,各具特色,有熟女控,有道士,有木匠,但有明16朝,大多皇后都非常贤明。周皇后作为明朝末代皇后,她的个人品质是一流的。如果她不是亡国皇后,她或许会被明朝臣子誉为“一代贤后”。
三、大厦将倾,赐死红颜
天启七年,崇祯帝刚继位时,大臣们曾为崇祯准备了4个年号,其中一个是“兴福”,崇祯觉得不好,因为他怕自己当不好“中兴之主”。最终,他选择了“崇祯”。
其实,崇祯帝虽然怕自己当不好“中兴之主”,但他从登基后,一心都在“中兴”二字上。崇祯帝继位3个月后,他站稳脚跟,立即铲除“阉党”。当时,灾害频发,国库空虚,崇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裁撤机构,节省开支,不料情况越来越糟。再加上女真在关外虎视眈眈,农民军星火燎原,崇祯帝殚精竭虑,一心要挽回败局,但无力回天。
崇祯十七年,帝国到了危急关头,有大臣建议迁都南京,被崇祯拒绝,“天子守国门”,崇祯拒绝迁都,更拒绝将太子送往南京,此时的他,打算“君王死社稷”。

《明史·后妃传》记载,周皇后当了17年的国母,她从来不干涉朝政,但在帝国的最后时刻,周皇后曾委婉地提过南迁。《明史·后妃传》云:
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至他政事,则未尝预。
意思是说,周皇后平时谨言慎行,从来不干预国事。当时情况紧急,周皇后轻声说:“我家在南面还有一处房子。”崇祯一听,连忙追问她是何意,可能怕被怪罪,周皇后没有继续说。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大军攻到北京城下,满朝文武闻风而逃,崇祯帝派去守城的太监也趁机反水,投降了李自成。那些满口忠义的东林人士,在改朝换代之际,迅速抛弃了旧主,投向了李自成的怀抱。
崇祯帝听闻城门已破,知大势已去,他来到后宫,见到周皇后,痛哭起来,崇祯说:“你是一国之母,绝对不能被贼人所辱,速速自尽吧。”
自古以来,当男人无法保护女人的时候,就要求女人守住贞洁,自我了结,这是那个时代的通病。
周皇后得到“圣旨”后,抱着三个孩子哭了一会,然后对崇祯说:
“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出自《明史·列传第二》)
周皇后的意思是说:我嫁给你,前后有18年之久,我相夫教子,力争做一个贤德的皇后,但这么多年,陛下从未听我一句劝,才有今天这样的结局!
说罢,周皇后毅然转身,反锁房门,不一会,屋内宫女哭着冲出来,大声嚷道:“皇后已经领旨悬梁自尽了!”崇祯听完后,18年的回忆涌上心头,他悲痛欲绝,泪流不止。
崇祯的事情还没做完,他先求皇嫂(明熹宗的懿安皇后)自尽,皇嫂向崇祯跪拜后,上吊自杀。崇祯又逼袁贵妃自缢,因为绳子断了,崇祯便提剑将她杀死。崇祯要做亡国之君,但他还要保全女人的名节,看着6岁的昭仁公主,崇祯挥剑刺去。15岁的长平公主,被父亲砍断手臂。
夜半三更,崇祯送走了三个儿子,然后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的歪脖树下,用和周皇后相同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崇祯死的时候,不知道还会不会想起哥哥当年的那句“吾弟,当为尧舜”的话。
时光荏苒,歪脖树还在,但王朝坍塌,覆水难收。
四、生同衾、死同穴
崇祯死了,李自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后山找到了崇祯帝的尸体。李自成给崇祯留了几许尊严,他让人准备好柳木棺材,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入殓。
那些个明朝旧臣,例如翰林院庶吉士周钟,曾经是崇祯的爱臣,当他路过崇祯和周皇后的灵柩前时,他扬长而去,没有祭拜,没有默哀,甚至没有看一眼,一位他要去效忠大顺王朝的新主子去了。

因为崇祯生前没有给自己修陵,李自成决定将他葬在崇祯已经故去的爱妃田妃墓中。半个月后,崇祯帝和周皇后安葬,他们夫妻二人和田妃一起,挤在了同一个墓穴中,这就形成了帝国的另一个风景——明十三陵的思陵。
后人认为,崇祯帝虽然勤政、宵衣旰食,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这一点,笔者是认同的。
关于明朝灭亡的具体原因,恐怕一万字也说不完,但对于周皇后,后世对她的评价多为正面。
清军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曾评价说:
“崇祯之亡,天数已定。彼时纵有良臣,也济不得事。”
笔者认为,周皇后,或许就是崇祯的“良臣”吧。她勤俭持家、胸怀宽广、贤良淑德,是一位合格的皇后。

笔者认为,周皇后虽然值得尊敬,但她毕竟是封建社会的陪葬者,古代帝王希望女子贤良大度,不问政事,在特定的标准下,周皇后俨然是古代女子的典范。
笔者时常在想,若周皇后这样的女子,没有嫁到帝王之家,她或许会一辈子相夫教子,或许史书上不会有她的名字,但至少,她能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结局。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人们在痛骂崇祯亡国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独立地看待他后宫中的某一个女子?历史是辩证的,也是残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0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2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推荐到新浪首页,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崇祯的周皇后的“少时”之辨 (2018-01-16 08:38:27)
标签: 红楼梦 历史 朱三太子 崇祯 东林党        分类: 独家明史真相
有人提出“陈文庄仁锡,尝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使以‘通鉴’教之!”后于此书,最详贯。”中的“少时”是指 “小时候”,此事应发生在陈仁锡入仕之前。

那么周奎女儿师从陈仁锡学习《资治通鉴》到底是在陈仁锡天启二年入仕之前还是之后呢?

首先从古文的用词上来说,“少时”一般指青年:远如《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中:“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早晚持帚于齐相舍人门外扫地。”近如黄宗羲的《海外恸哭记》中:“周鹤芝遣使乞师於日本。鹤芝少时往来日本,以善射名。” 和黄宗羲的《宋元学案》中: “假令《太极图说》,是其所传,或其少时所作,则作《通书》时不言无极,盖已知其说之非矣。”“黄寅,少时飘荡豪爽”,“李伯敏,少时尝与其宗人交讼于官”,“李云者,少时,欲合数百人为盗,一日,见象山,翻然自悔,遂请业焉。”,“张翥,少时,负其才隽,豪放不羁,好蹴踘,喜音乐,不以家业屑意,其父以为忧。” 其中的“少时”都是用来指“青年”。



比“少时”年纪小时要用“年幼”,那“年幼”是指多大岁数呢?来看两处用辞:

1,文秉的《先拨志始》:“孝和素与李康妃有隙。康妃有宠于光庙,孝和由是郁郁成疾,临崩有遗言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等语。时熹庙年幼,不甚省。”

东林党文秉声称天启在母亲王才人死时尚“年幼”,所以对西李欺凌其母一事不清楚,可那时的朱由校已是十四岁的少年,并非朱由检的四五岁。

2,天启元年,东林党不断上疏要求将天启奶妈客氏遣出皇宫,但天启皇帝传旨以新娶的张嫣等后妃三人年仅十四五六,年幼需要照顾为由拒绝将客氏遣送出宫。“随传谕内阁:朕览奉圣夫人客氏面奏屡恳出去,朕以三宫年幼暂留调护。”

原来十四五岁也属“年幼”,比“年幼”更年长些的“少时”自然不可能是指十岁以前。



其次,从教学的实际操作上看,陈仁锡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通过会试,周奎女儿生于万历三十九年(即1611年),周奎女儿在天启元年时也不过才十岁而已,如果是在此之前完成了调教,那么周后精通熟贯《资治通鉴》是在十岁之前,可《资治通鉴》绝非《百家姓》《弟子规》这类的简单启蒙教材,那可是帝王学习治国的高级教材,明朝就是皇太子也是10岁才出阁讲学接受正规教育,但实际上很多是在十岁以后,如朱常洛父子三人:泰昌皇帝十三岁,天启皇帝十六岁,崇祯十七岁。

周奎女儿学习上资质平平,选妃时数她岁数最大,结果考“书算诗画诸艺”是毫不出众,白瞎了陈仁锡这样的天子名师,如何可能在十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资治通鉴》这样的高深教育?

天启三年,翰林编修陈仁锡还乡为母守孝三年,此时周奎女儿十三岁到十五岁,这才是教授《资治通鉴》的正确合理的时间,十四五岁正值青少年,也符合史书上“少时”的大龄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0 13:01 , Processed in 0.2725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