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8: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会稽山”到底怎么读?
jsxqt882014.04.11浏览585次留学分享举报
1个回答
kuap89687
2014.04.12
满意答案
缘起一日偶尔出去玩,同行的朋友说起她们在青岛做“会(kuai)稽山”牌子的酒,听后不觉提出异议,从小一直就读(gui)。后来该朋友回去跟同事说起这个读音,都说她“疯”了。“会”现代汉语有三个读音
一、hui(去声)
二、kuai(去声)
三、gui(去声)
那么针对于特殊的地名“会稽山”该怎么读呢?
《史记. 夏本纪第二》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地理的名称一般是沿用本地的方言,搜索下有个叫“风前月下清吟”的这样说: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群殖民者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登陆,向一个土著问路,问这是什么地方。那土著当时提着个烧饭锅,也不知道他们问什么,还以为是问他手里拿着什么,便说“吉布提”(吉布提在当地就是锅的意思)。殖民者一听,哦,原来这个地方叫吉布提。于是,殖民者在地图上将这个地方标著为“Djibouti”。
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很多地名都来自音译,跟当地人的发音密切相关。想知道会稽山的真实读音,且向当地人打听打听,相信他们更有发言权。从司机到渔民,从村妇到摊贩,他们的发音都是一致的,gui(去声)稽山。
《广韵》去声十四泰韵古外切:“会,会稽,山名。”反切注音是“古外”,按照现在读音就是“gui”去声。
有人根据曰:“会稽者,会计也”,也就是统计功劳的意思,而跟古代的《周礼·天官·大宰》云:“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郑玄注:“会,大计也。”又《周礼·天官·小宰》云:“听出入,以要、会。”郑玄注:“要、会,谓计量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联系起来读曰“KUAI”。
我觉得针对这个问题有必要明晰一下。
细看《夏本纪》最后:“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後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自虞、夏时,贡赋备矣。”之前说夏分封的诸侯,而下面的“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显得很突兀。要是,也该在“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下。我觉得这是后人阅读的注解,然后混入正文的可能性最大,赝文,因此不足证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8: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说新语》中“王恭从会稽还……”的翻译
2022-08-26 01:15
投诉举报

《世说新语》中有一段“王恭从会稽还……”谁会翻译?
907
世说新语
457
世说新语
830
世说新语
3.6万
世说新语
587
世说新语
44
世说新语
5733
世说新语
3.6万
世说新语
560
世说新语
65
世说新语
1个回答

匿名用户
2022-08-26 05:48
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来看他,见王恭坐在一个六尺长的竹席子上,于是对王恭说:“你从东边来,所以应该有(很多)这种东西,把这一领送给我吧。”王恭没有说什么。王大走后,王恭就把自己坐的席子送给了王大。已经没有多余的席子了,王恭就做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非常惊讶,说:“我本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我才要的。”王恭说:“您不了解我,我这个人没有多余的东西。”
相关问答
无稽之谈的稽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7 01:45
稽:查考 无稽之谈 【解释】: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出自】:西汉 伏生 《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 【释义】:没有根据的说法不要听。 【语法】: 偏正式 ;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全文
无稽之谈的稽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9-03 08:26
  1、无稽之毁滚好谈,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jī zhī tán,意思是毫无根据的说法。稽:考查。   2、出处:宋·郑樵《通志·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全文
无稽之谈中稽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11 09:28
问题一:“无稽之谈”中的稽是什么意思 没有根据的胡说。非常滑稽,不着编辑,没有依据的说话。 问题二:无稽之谈的稽是什么意思? 没有根据的胡说。非常滑稽,不着编辑,没有依据的说话。 ...全文
滑稽的“稽”怎么读
1个回答2022-09-02 18:04
JI,第一声
滑稽的稽开头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7 05:23
滑稽的稽开头的成语 : 稽颡膜拜 (qǐ sǎng mó bài) 常用:生僻成语, 年代:当代成语, 结构:联合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解释: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全文
滑稽的“稽”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3-02 03:31
滑稽的“腔稿稽”字念:【jī】。 稽 【jī】 停留:稽留。稽滞碰圆搏。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无稽之谈。  计较:反唇相稽。  至。  姓。  部首 禾   笔画 15  ...全文
滑稽的稽怎么读
2个回答2023-02-01 20:13
滑稽的普通话标准读音是huá jī 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十分可笑。
成语无稽之谈中的稽解释为什么
1个回答2024-02-22 14:46
无稽之谈 出自:宋·郑樵《通志·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 意为:稽,查考;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
无稽之谈是什么意思 无稽之谈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8-17 01:30
1、无稽之谈则伍的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2、【出自】:《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 3、【示例】:既无其说,是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 4、【语法】:偏正式...全文
无稽之谈的稽什么意思,整个词语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19 18:16
成语:无稽之谈 拼音:wú jī zhī tán 意思解释: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不真实的或虚假的事情 一些关于间谍问题的陈腐和荒唐的无稽之谈 故事典故:《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8: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会稽山阴两县的典故
由感而发 2016-03-16   |  3996阅读  |  7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城经网讯:]历史上山阴、会稽两县的管辖范围,"山阴不管,会稽不收"的典故。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以原吴越之地设置会稽郡。会稽郡北起今江苏长江南岸,南至今福建北部,辖26个县,其中钱塘江以北(西)13个县,钱塘江以南(东)13个县。这26个县当中有一个大县,就是山阴县。山阴之名,是因其地处会稽山之荫(北)而得之。史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东巡会稽,登天柱峰,东望大海,更名"大越曰山阴",天柱峰始称秦望山。至东汉中,吴、会分治后,会稽郡辖境缩小,囿于钱塘江以东,以山阴县为郡治。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户口的增加,山阴县在全郡的 地位越来越显要。至南朝齐代,就有人建议将山阴析为两县。公元557-559年(南朝陈代永定年间),原山阴县分设山阴、会稽两县,包括郡城在内,西部为山阴县,东部为会稽县。从此,历史上便有了山阴、会稽两县并设的局面。后一度时分时合,815年即唐宪宗元和十年起始成定制。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会稽郡改置越州。以后,越州又升置绍兴府(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即公元1131年起),行政区划屡有变更,而山阴、会稽两县一直并设,今绍兴城一直是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同时又是山、会两县的县治所在地。这种郡(州、府)县同城而治及两县同城而治的格局,迄于清末,历1300余年不变。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山阴、会稽两县合并,隶属绍兴府。笠年,民国成立,废除府制,实行省、县两级制,绍兴县直属浙江省政府。此后又先后隶属会嵇道、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县先后隶属绍兴专区、宁波专区、绍兴地区、绍兴市。1983年,划绍兴县城区和城郊6乡建置越城区。

  历史上山阴、会稽两县的分界线是贯穿绍兴府成南北的府河,故又称界河。界河由南而北,自植利门(南门)流入,经鲍家桥、舍子桥、大云桥、清道桥、县西桥、小江桥,折而向东,经香桥又北折,经咸宁桥、安宁桥,出昌安门,注入三江口,中间支流纵横,皆可通舟楫。其上桥梁甚多,皆连接山、会两县,河西(小江桥至香桥段为河北)是山阴县境,河东(小江桥至香桥段为河南)是会稽县境。故同处一城,世居小江桥北笔飞弄的察元培 自称山阴人,世居都昌坊的 周豫才(鲁迅)自称会稽人。

  那么,倘有发生在两县界河上的公案该由谁来处理?于是绍兴民间就有了"山阴不管,会稽不收"这一名谚,也就有了关于明代才子徐文长(徐渭)智赚山会两知县,为民请命的传奇故事。


  20世纪70年代,在扩建绍兴城内主干道解放路时,有关部门以拆(房)和填(河)为能事,将府河大江桥至大云桥一段(约占府河全长的三分之二)填平,改为路下涵洞。千百年来贯通绍兴城南北的府河从此不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9: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销声匿迹
[ xiāo shēng nì jì ]
基本解释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详细解释
1. 【解释】: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2. 【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3. 【示例】: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人或事物

辞书解释
隐藏声音踪迹,不公开露面。《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从此这时筱仁赛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在京城里面着实... 展开
来源:聚典平台·《辞海(第七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9: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惊石系列之外=====红楼梦幻浮邱影绛树镜花武陵魂!【隐居晦迹//凤晦迹於西堂】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 ... 39600&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晦迹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晦迹,读音huì jì,汉语词汇,释义为隐居匿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晦迹

拼音
huì jì

定义
把自己的形迹隐藏起来


来源出处
《郊居赋》

注音
ㄏㄨㄟˋ ㄐㄧˋ

目录
1解释
2出处
折叠编辑本段解释
见" 晦迹 "。

亦作" 晦迹 "。 谓隐居匿迹。

折叠编辑本段出处
南朝·梁·沉约《郊居赋》:"侨栖仁於东里,凤晦迹於西堂。"

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仆晦迹江湖,忘形鱼鸟。"

清·钮琇《觚剩·序赋创格》:"陈鹤客,三岛长洲人,崇祯末为博士弟子有声,国初晦迹授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9: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晦迹
[ 明 ] 张元凯
原文
清时真自失,世路岂相援。晦迹蠖同屈,雄谈虱屡扪。

绨袍存国士,脱粟进王孙。执戟艰危在,秋霜拂泪痕。

作者介绍

张元凯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9: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晦迹
[ 宋 ] 李之仪
原文
晦迹丘园敢自图,幸逢泉石作幽居。明窗隐几有馀乐,一炷清香卧勘书。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9: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绍兴城南的会稽山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sahdhh2021.08.09浏览19次生活分享举报
1个回答
芝士回答
来自: 芝士回答2021.08.11
满意答案咨询官方客服
绍兴有主要有以下山脉:

1、会稽山,位于绍兴北部平原南部,主峰香炉峰在嵊州市西北,以大禹陵、百鸟乐园、香炉峰、大香林等景区为主要景观。会稽山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南镇),古代九大名山之首,中国城市山水园林的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佳作。

2、诸葛仙山,诸葛仙山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相传是东晋著名的道学家、医学家、博物学家葛洪和他的堂祖父葛玄修炼之地,至今山上还有葛仙丹井、求雨龙池等遗迹,诸葛仙山因此得名。

3、 大雾尖,在绍兴市区西南方向约15公里处的福全镇容山村,有一座与香炉峰高度不相上下的山峰——大雾尖,山顶因常年被大雾笼罩而名。当地人俗称“豆腐尖”——即绍兴方言“大雾尖”的同音名。顶峰上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山寺。

4、覆卮山景区地处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主峰海拔861.3米,是上虞区最高峰。覆卮山,因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5、天姥山,位于绍兴市新昌县,“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使天姥山名扬五湖四海。天姥山海拔近千米,立在山巅,眺望四周,四明山、天台山等尽收眼底,群山连绵,浩浩瀚瀚,逶迤磅礴。天姥山上,森林莽莽,沟壑纵横,山溪秀丽,瀑布直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9: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己达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我来答
首页
用户
合伙人
商城 法律 手机答题 我的
“修己达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发烧为什么不能用酒精擦身体来退烧?
诗景郜元白
2019-05-01 · TA获得超过3571个赞
关注
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达到唤醒别人的方法。
这是《论语》提倡的。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1396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9: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大均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屈大均

别称
字翁山、介子,号莱圃

出生地
广东广州府番禺县


出生日期
1630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
1696年6月27日

主要作品
《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等

目录
1人物生平
2人物成就
3书法造诣
4身后遭遇
5墓地遗址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折叠早年经历
屈大均生于1630年(崇祯三年)10月10日,儿时随入赘邵家的父亲居住在南海县西场(即今之广州荔湾区西场)。1640年(崇帧十三年),随父亲归原籍番禺,恢复屈姓,更名大均。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1646年(顺治三年)补南海县生员。

折叠抗清斗争
1646年(顺治三年)清军陷广州。1648年(顺治五年),屈大均参加其师陈邦彦以及陈子壮、张家玉等的反清斗争,同年失败。后至肇庆,向南明永历帝呈《中兴六大典书》,授以中秘书,不久因父殁急归。

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参与陈邦彦等人发动的抗清斗争,并在陈等人遇害后冒着风险收敛他们的遗骸。其后,为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入寺庙削发为僧,并将居所命名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间,他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并曾遣人送情报给抗清名将郑成功,欲引导郑的舟师沿海路进攻南京。

折叠云游四海
1650年(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为避祸,于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法名今种,字一灵,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

1656年(顺治十三年),以化缘为名开始云游四海,奔走吴越、幽燕、齐鲁、荆楚、秦晋大地,北游关中、山西,入会稽至南京谒明孝陵,又上北京,登景山寻得崇祯死所哭拜,与顾炎武、李因笃、朱彝尊等交往。又东出山海关,留意山川险阻,暗图复业。他在辽东凭吊袁崇焕督师故垒,写下《出塞》及《塞上曲》等曲。返回关内后,积极游走于齐、鲁、吴、越之间,在会稽与魏阱、祁班孙等秘密联络郑成功,后张煌言率军沿江而上,克芜湖,取徽、宁,下州县三十余。

折叠揭竿反清
1660年(顺治十七年)秋,屈大均访南京,与朱彝尊同游山阴,参加祁氏兄弟的抗清活动。1662年,魏阱、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被杀于杭州,祁班孙遣戌宁古塔,大均避居桐庐。

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以蓄发复衣冠为号揭竿反清,屈大均赴桂参与其事,被委为广西按察司副司监督孙延龄军。未久,他因洞悉吴三桂借反清之名而行争霸割据之实的用心,遂托病辞职返回广东。

折叠归乡潜心著作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成就
折叠文学
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以诗的成就最高。据朱希祖先生《屈大均(翁山)著述考》一文考证,屈氏著作在经过雍正、乾隆年间三次严令禁毁之后,可考知的屈氏著述仍不下三十多种,在屈大均生前已刊行的诗集有《道援堂集》、《翁山诗外》、词集《骚屑》;去世后不久又刊行了新编《屈翁山诗集》及《岭南三大家诗选》等。虽然抗清复明、弘扬民族节气始终是屈氏诗文的主旋律,但其诗文中充满着关注社会、体恤民生的情愫。康熙年间,名士周炳曾为《翁山诗选》作序,称其诗能为各阶层人士(上至“当世士大夫”,下至“遐方僻壤,小生俗儒”)欣赏与夸赞,誉享海内,这也正是“翁山派”享誉后世的真实写照。有的学者指出,屈大均的诗文以爱国诗人屈原为楷模,效法注重民生的诗圣杜甫,但又自铸伟辞,开辟出自成一家的“翁山诗派”,形成词语璀璨瑰丽、情感沉烈恢宏、意象雄奇的独特风范,将文采美、性感美与理性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文采美发自情感美,而情感美又遵循着理性美,这种完美的结合,使得他的诗文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联络志士,冀求恢复中华。“六十六年之中……险阻艰难,备尝其苦”(《生圹自志》)。所以发而为诗,主要就是写这种经历和情怀。如:“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壬戌清明作》);“万里悲风随出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紫荆关道中送客》);“今天降丧乱,日月颠其行。……山鬼纷媚人,前驱从两狼。忠诚夙所主,九死吾何伤”(《咏怀》之十二);“圣贤耻独善,所贵匡时艰。太阿苟不割,蛟龙将波澜。箧中有《阴符》,吾生焉得闲”(《别王二丈予安》)等,都慷慨激越,饱含着壮志未申的不尽情意。

又如《过大梁作》、《塞上曲》、《寒上感怀》、《望云州》、《旧京感怀》、《早发大同作》、《鲁连台》、《咏怀》等,无不是他爱国忧国激情的表露。屈大均在另一些诗如《扬州感旧》、《白门秋望》、《猛虎行》、《大同感叹》、《民谣》、《菜人哀》、《高州大水作》、《雷女织葛歌》等篇中,对南明政权的腐败表示痛心。他对清朝的苛政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广大人民所受祸难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屈大均诗的艺术特点是气魄雄放、笔力遒劲,富于瑰奇的想象,为“岭南三家”之冠。王瑛《岭南三大家诗序》评为:“如万壑奔涛,一泻千里、放而不息、流而不竭。其中多蛟龙神怪,非若平湖浅水,止有鱼鳖。”

屈大均的《广州竹枝词》其中一首为:“洋船挣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不但地方色彩强烈,又是关于广州十三行的最早文字记录,至今仍是治史工作者研究十三行起源变革的主要史实依据。“以诗正史”,屈大均在这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其文沉浸秦汉,简洁高古,品格不凡。词作不多,然如《送雁》、《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等,亦不愧为“声情激越,喷薄而出”,“纵横排出”之作。

折叠史志
屈大均的史学造诣也极高,贡献很大。他的《皇明四朝成仁录》记载了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四朝死节之士的事迹,成为研究南明史所必备的珍贵资料。

屈大均的另一部代表作《广东新语》记录了广东的天文地理、经济风物、人物风俗,它集各史志之所长,记述详实,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成为传世之作,历来评价极高,当代学者誉之为“广东大百科”。更具开创性的是,屈大均树立了以社会经济生活为中心的经世致用史学,并且“以诗为史”,在从封建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过渡中起着先驱的作用。

折叠科技
屈大均主张为人不尚虚华,为学不尚空谈,做事讲求实用,这一思想尤其表现在他注重国计民生,关心社会经济生活方面。屈大均身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前沿的广东,作为思想家,他比同时代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挣脱传统的束缚,以博大开放的胸襟欢迎并赞赏这场巨大的变革,他高度肯定了岭南发达的商品经济,赞美粤人的商品意识,描绘发财致富的动人景象。

他的代表作之一《广东新语》,虽然不是一本专门的科学技术论著,但有学者统计其涉及科技问题的篇幅占了全书的68%,有十万字是属于农业方面的内容,还有2/3是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记载,全面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东的经济发展概貌。有些学者还专门探讨了屈大均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认为他注重科学实践,侧重综合研究和哲学概括,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屈大均站在时代的前列,为岭南商品经济呐喊助威,发挥了思想先驱的作用。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传统观念在近代的转变已经在屈大均身上逐渐产生了,作为岭南社会率先走向近代化的一位思想先驱,屈大均对后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2]

折叠编辑本段书法造诣
屈大均位居“岭南三家”之首,人们对他在诗歌、散文方面的成就已是耳熟能详,但对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却鲜有所闻,其实他于草书方面的贡献在岭南书法史上也是具有在岭南文学史上同样的地位,只是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屈大均(1630—1696年)为番禺人,因字翁山,人们习惯称屈翁山,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所著《翁山诗外》和《广东新语》在历史上影响甚大。书法只是他的余技,但却是独具风格。

因屈大均的著作在当时屡遭清朝当局的禁毁,所以收藏他的书迹,必将招致不测之祸。因而使得屈氏书迹传世非常少,远比同时的陈恭尹﹑梁佩兰要少得多,连广东鉴藏家吴荣光﹑叶梦龙﹑伍元蕙﹑潘仕成﹑叶应旸﹑潘正炜﹑孔广陶等人所刻的丛贴也没有选载(而对陈﹑梁作品则多有述及)。笔者编著的《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中录其书迹15件,主要为广东省博物馆藏草书《罗浮杂咏三首》、《罗浮杂咏四首》﹑行书《题秋林独酌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草书《写杜甫八阵图句》、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行书《寿周亮工诗》;另有行书《秋蝉》、《赠张子新婚》、《过余兄先生池亭赋赠》、《寄汪士鋐诗》、《七言诗二首》、《五言律诗》、草书《端州道中》、楷书《摄山秋夕》等分别归香港、台湾及大陆等地收藏家庋藏。虽然由于受到政治的迫害,屈大均的书迹并未受到公正的待遇和流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岭南书法史上成就卓著的名家。他擅长草书,兼善行书。他曾经在其七言诗《草书歌赠蓝公漪》里,他阐述了自己草书源流及对各朝草书名家之点评,为研究其书迹之艺术特色及其书学理论提供了极有价值之资料。在这首诗里,他指出自己的草书仍然系“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一路,并且进一步指出其风格“率意超旷我亦工,研精体势未知要”,虽然是自谦之词,但可看出其书法之意境。

纵观屈大均的传世书迹,可以看出其书由宋代苏东坡上追王羲之,特别善用健毫,腕平笔正,运到中锋,有一种独特的清刚之气,不是一般造诣者可以达到的。他自称“率意超旷”,这也是他的书法的主要特色。在明代后期,中国书坛充溢着一种尚丑和狂狷之美的浪漫思潮,屈大均的书法也无形中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草书《写杜甫八阵图句》便是这种审美倾向的反映。此书纵笔取势,恣肆洒脱,此书可看出能得“二王”之笔势,略显矜持。《罗浮杂咏三首》行草相间,虽系小品之属,气势较弱,但用笔老道﹑笔精墨妙,一种秀逸遒劲与优雅冲和之美,跃然纸上。

屈大均也有隶书行世。在现在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刻有屈氏隶书“小千尺山爽”,书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该书胎息于汉碑,尤得之于《夏承碑》,与陈恭尹隶书相比,陈书圆舞飞动,接近八分书;屈书则端庄浑厚,多具汉韵。屈大均传世的十数件书法为人们了解其艺术风格提供了珍贵的蓝本。对屈大均书迹及其艺术特色的探讨无疑有助于全面认识作为诗人、学者、遗民的屈大均。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广东香山籍的李仙根所著《岭南书风》中有咏及屈大均诗一首,此诗可有助于人们更深入理解屈大均及其书法艺术:“岭南独行多奇士,恣肆汪洋屈华夫。书在晚明真复古,钟张余烈入清娱。”[1]

折叠编辑本段身后遭遇
屈大均67岁去世,他的晚年以写作为主。主要著作有《广东新语》,这部书介绍广东本地的民俗民情及农作物等,是一部价值很高的散文集。其他著作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皇明四朝成仁录》。

他的许多诗文,带有明显的反清立场,满清将其书列为禁书,他的尸骨受到屠戮,还连累了两个孙子被清廷斩首!政治的暴行可以禁百姓之口,却禁不住百姓之心。屈大均的一生,受到清廷忌恨,却受到广大百姓的敬佩!他的反清义举,一直是文人们学习的榜样。[1]

折叠编辑本段墓地遗址
屈大均墓位于番禺区新造镇思贤村宝珠岗,占地面积平方米,有屈大均墓、八泉亭、思贤亭等纪念建筑物,均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大均而建。墓域成梯形,前宽14.5米,后宽6.8米,边长9.8米。宝珠岗上有屈大均墓,屈大均墓位于墓域右中,高127厘米,内宽137厘米,左右墓手高83厘米。正中墓碑是青石刻字:“明屈翁山先生墓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陈樾题”。屈大均墓表,位于墓域后方偏右,高178厘米,宽180厘米,中间嵌“屈翁山先生墓碑”。碑文为邑人吴道容所撰并书。985年,广州市、番禺县人民政府特拨款修葺,并在墓前右侧建“思贤亭”一座,内刻屈大均像。思贤亭在墓侧,距八泉亭100多米,六柱六角,飞檐,盖以琉璃瓦,中有黄文宽撰写的石刻碑记,是1984年县人民政府建立的。位于思贤村尾的“八泉亭”,亦是民国18年(1929)建。亭为四方形,宽3.6米,高4.3米,斜顶,用水泥构制。亭中立一碑,高1.52米,宽1.03米,上刻屈翁山线描画像,像下刻有当年县长陈樾撰书的《八泉亭记》。墓域前宽巧、后宽7米,筑有防水墙,分二级平台。原墓不封不树,后筑为半圆球形。墓域内还有其父、母、子、媳墓。1985年重修时建“思贤亭”并树碑。广州市文扬保护单位。[1]

参考资料
1.屈大均简介屈大均详细信息 - 查字典  . 查字典 . [2023-11-21]
2.屈大均简介_古诗文网  . 古诗文网 . [2023-1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6-3 00:05 , Processed in 0.0832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